每经记者|王嘉琦    每经编辑|兰素英 高涵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

7月2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了与稳定币发牌制度及申请程序相关的《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以及《原有稳定币发行人过渡条文摘要说明》。

香港金管局称,有意申请牌照的机构可以于8月内向香港金管局表达意愿,最终决定申请的机构,必须在9月30日或之前提交申请及资料。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表示,将于2026年初发出首阶段牌照,首次发行的牌照数量将为个位数。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稳定币条例》是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从全球范围来看,该条例在稳定币政策制定上具有示范效应。

在他看来,《稳定币条例》实行后,相关机构能够迅速将前期积累的试点经验转化为实际产品,加速推动中国香港地区稳定币生态的形成。此外,通过推广数字人民币和港元稳定币,可以逐步减少对美元清结算系统的依赖。

图片[1] - 人大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科:香港《稳定币条例》将成全球范本

以下是专访实录:

中国香港一直以来将发展金融科技作为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措施,较早提出了“金融科技2025”发展策略,其核心内容包括推行银行数字化、加强央行数字货币(CBDC)研究、健全数据基建、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库、制定金融科技政策。

香港《稳定币条例》是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从全球范围来看,该条例在稳定币政策制定上具有示范效应。条例所蕴含的“价值锚定监管”原则,在现有稳定币监管意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的范本和参照。

条例的实行使得香港在发展稳定币市场方面有法可依,为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保障,为港元稳定币发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生态创新夯实基础。在《稳定币条例》实行后,香港相关机构能够迅速将前期在数字货币项目、人才储备、研究基础及数据积累等方面的试点经验转化为实际产品,大幅加速本地稳定币生态构建进程。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参与者投身其中,形成良性循环。

图片[2] - 人大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科:香港《稳定币条例》将成全球范本

货币国际化本身是一个受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的过程,其发展速度长期滞后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步伐,是一个“慢变量”。

现阶段,尽管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呈现削弱态势,但不可否认,其仍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政府出于对维护自身利益的考量,一直试图巩固美元地位,不断利用“美元霸权”对他国发动制裁,使得全球货币竞争日益激烈。美国《天才法案》也试图将稳定币纳入国家战略轨道,以巩固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在此背景下,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本就具备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活跃的金融机构,率先通过《稳定币条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金融机构参与稳定币市场的顾虑,并能够吸引更多稳定币创新机构、交易所等,提升自身在稳定币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稳定币市场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近年来,香港积极与内地开展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合作,通过联合推进跨境支付试点,为数字人民币规模化应用创造先决条件。

202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开展了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项目,并进行了两轮技术测试和验证,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系统与“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香港使用等功能。

港元稳定币的发展,在丰富香港跨境支付生态的同时,也为数字人民币在跨境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过兑换成港元稳定币,数字人民币能够融入稳定币生态,从而增加人民币在跨境清结算中的应用份额。

此外,基于港元稳定币和数字人民币,我国能够进一步探索跨境清结算系统的创新,利用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降低现有跨境支付成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和透明度,减少对SWIFT等系统的依赖,提升跨境支付的稳健性。

整体而言,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依托“金融场景拓展”和“科技创新驱动”双引擎,有望进一步提升各国人民币清结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在交易场景方面,我国可以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扩大结算合作,发挥区域协同效应,提升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交易份额。

在支付便利性方面,可以通过系统互联、标准互认,减少双边跨境支付障碍,提升支付效率,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支付的吸引力。

在支付数字化方面,尽管货币数字化并不等于国际化,但数字化无疑是国际化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快CIPS等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数字人民币和港元稳定币的推广,我国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逐步减少对美元清结算系统的依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摄